善行河北:讓鄰里守望成為“城市新民俗”
摘要:今年3月以來,在《善行河北·美德十問》大型系列報道中,第一個問題“你得到過鄰居的幫助嗎”,聚焦鄰里關系,引來眾多討論。 今年3月以來,省文明辦和河北日報聯合推出了《善行河北·美德十問》大型系列報道,我們的第一個問題“你得到過鄰居的幫助嗎”,聚焦鄰里關系,引來眾多討論。在此基礎上,近日,省文明辦與本報又聯合舉行了“善行河北身邊事,激活鄰里正能量”座談會,邀請街道社區工作者代表、志愿者代表、道德模范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共同為“構建和諧鄰里關系”出謀劃策。 石家莊市民王奪生和妻子都是盲人,在生活中常遇到難處,多虧了鄰居李開業一家一直照應著。4月16日下午,本報記者(左一)和王奪生夫婦一起,將一份“好鄰居謝禮”——500元汽車加油卡送到了李開業家中。 鄰里守望相助不過時 前不久,重慶一家媒體調查中心就當前的鄰里關系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6%的受訪者遇到困難會首先想到求助于鄰居;而更多人(74%)根本不會想到鄰居,甚至認為“遠親不如近鄰”已經過時了。 “現在確實有些人覺得,認識鄰居沒啥用。”石家莊市裕華區神興小區社區志愿者王桂芬說,她遇到過一些社區居民,認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親人、同事、朋友就夠了,再加上各類社會服務機構,自己有什么需要或者困難都可以找到比鄰居更“專業”、“到位”的幫助,沒必要非要去和鄰居搞好關系。“但事實上,鄰居是離我們最近的人。如果有了急難事兒能得到鄰居的真心幫助,那是最便捷的。” 石家莊市橋東區栗康街南社區黨支部書記靳虹也認為,社會化的服務機構并不能滿足傳統鄰里之間的互助需求和情感需求。尤其是在一些物業管理不到位、老年人或流動人口較多的老舊社區,更是如此。 “栗康街南社區就是這樣的社區。”靳虹介紹說,該社區位于老城區,居民房屋大部分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所建,流動人口多,小區也無物業管理,社區管理難度很大。 為增進鄰里感情,促進社區和諧,他們不斷推出社區公共活動載體,為社區居民創造交流情感的機會,消除鄰里之間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從2005年開始,該社區每年堅持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鄰里節活動。以此為平臺,分散片區居住的居民相互熟悉了,關系融洽了,不僅許多矛盾化解于無形,同時也為社區困難群體找到了幫扶者。 公交宿舍的兩位老人早年因孩子產生矛盾,十幾年互不理睬,在一次鄰里節活動中,兩位老人偶然間坐在一起,聊一聊,笑一笑,終于解開了心結;殘疾居民郭春平沒有工作,全家僅靠其丈夫一人微薄的打工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還要供女兒和聾啞的兒子上學。有一次,郭春平的丈夫突患腦血栓住院,是鄰居們自發捐款4000余元,助其渡過了難關。 |
關鍵詞:善行河北,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