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大家在行動
編者按 日前,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發出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的通知,要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根本目標,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節儉養德實踐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厲行節約、拒絕浪費的濃厚氛圍。 5月底,為了解烏魯木齊市市民踐行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的情況,記者前往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等地進行采訪,發現他們都把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今天,亞心網推出《節儉,大家在行動》稿件,旨在提倡節儉養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5月29日,記者走進了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烏魯木齊市新市區北站東路街道辦事處迎賓路北社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農工商貿總公司家屬院,了解學校、社區、居民是怎么踐行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的,記者發現,很多人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學校 廢舊材料變身藝術品 走進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的美術教室,眼前的一幕讓人驚嘆,教室內110多件制作精巧、顏色絢麗、圖式夸張的工藝品整整齊齊地碼在幾張課桌上,紙浮雕裝飾而成的龜茲壁畫水壺、用橡皮泥精裝出爐的陶罐、用皺紋紙裝裱完成的敞口水罐、用毛線裝飾的接水壺……大的有1米多高,小的只有20厘米,每件都栩栩如生。這些手工藝品都是由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的學生利用廢舊報紙制作完成的。 “我們學校70%以上的聾啞學生來自內地、來自南北疆偏遠地區,這些外省和偏遠地區的學生,手頭沒有充裕的錢來培養自己畫畫或制作手工藝品的愛好,但這些失語的學生卻偏偏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他們也往往通過手的觸摸來完成對色彩、對事物的認識。”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職業高中部美術教師甄翌池說。 2011年,一向喜歡看國外手工藝品展示秀的甄翌池,在看到國外的孩子用廢舊的紙杯做出各式各樣的小手工藝品時,她突發靈感,想到用廢舊的報紙做一些手工藝品,而這些手工藝品的造型和圖案一定要以新疆元素為主。 很快,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廢舊報紙為基礎材料,用毛線、橡皮泥、皺紙等為裝飾物的“新疆特色紙藝罐”在學生們靈巧的雙手中誕生,“我們把這些舊報紙,通過卷、搓等環節,做成特色紙藝罐的模型,然后再在制成的工藝品模型上貼上白紙,用丙烯等顏料畫上農民畫、十二木卡姆人物、龜茲壁畫、阿凡提騎毛驢等圖案,一件件簡單的花帽、水壺、陶罐等形狀的工藝品就完成了。當然,如果覺得這樣的作品比較簡單,也可以在做好的工藝品上用橡皮泥、毛線、皺紙等做成小飾件來裝飾,”甄翌池說,“廢舊的報紙被充分利用起來了,而橡皮泥、毛線、皺紙等這些成本很低的裝飾物,在用完一次后收集起來還可以重復使用。” 如今,“新疆特色紙藝罐”不僅得到了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學生的喜愛,也受到了烏魯木齊市很多學校的關注。目前,“新疆特色紙藝罐”已成為該校美術課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這種變廢為寶的藝術品,將帶著它培養聾啞學生興趣愛好和踐行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的兩大“使命”走到更多的學生中間。 社區 多節并過節省資源 “翻開日歷,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就拿5月來說吧,國際勞動節、母親節、國際博物館日等,仔細算算有十幾個節或值得紀念的日子,無論是借著這些節日開展活動還是聚餐,大伙雖然花的是自己的錢,浪費的卻是公眾的資源,”烏魯木齊市新市區北站東路街道辦事處迎賓路北社區主任佐克熱·熱合曼說,“為了引導社區居民節儉過節,我們社區提出了‘多節并過’的口號。” “多節并過”就是將時間離得很近的幾個節日挑選出來,用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冠名,花一天或半天時間來慶祝多個節日。5月28日,該社區的包粽子活動就是“多節并過”的一個鮮明事例。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6月2日是傳統的端午節,為了不重復過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北站東路街道辦事處迎賓路北社區在5月28日,召集起社區的居民和附近學校的學生開展包粽子活動。當日,大伙包粽子、給烏魯木齊私立眾志公學國際學校留學生交流班的外籍學生講端午節來歷、給前來參加活動的人員做世界無煙日的宣傳工作,多節并過、一舉多得。佐克熱·熱合曼回憶說:“前幾年,在6月1日‘國際兒童節’那天,我們社區會舉辦大型的親子運動會,服裝、搭臺、場上的道具、紀念品等一花就是不少錢,而且很多舞臺道具在搭完臺、演完節目后就沒有多大用處了,比如孩子的攀爬梯等,而且每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剛過,沒幾天又是端午節,以往我們會和附近的社區開展包粽子大賽,大伙爭著搶著拿第一,到后來誰贏誰輸是有了分曉,糯米和粽葉等也浪費了不少。近兩年,在實行了多節并過的舉措后,居民不用重復過節,節省了時間、節省了金錢和資源。” 居民 開設賬戶節儉消費 現在大多數家庭條件好了,壓歲錢、取得高分后的“獎金”和平時給孩子的零花錢,足以讓一個孩子成為“千元戶”。看著孩子鼓鼓囊囊的錢袋,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農工商貿總公司家屬院居民程曉紅給她的女兒制定了新的理財方式,程曉紅說:“我在銀行給孩子開設了一個賬戶,定期督促女兒把錢存在銀行里,并讓她看著自己的存款數目漸漸多起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她有成就感,也幫她養成節儉消費的習慣。” 程曉紅的女兒張麗敏是烏魯木齊市第69中學初三年級的一名學生,程曉紅說,先前和許多家長一樣,覺得家里就一個孩子不能委屈了她,只要她要錢,程曉紅便有求必應,“聽她說要去買東西,她要多少錢我就給多少錢,有的時候她爺爺、奶奶和爸爸還會多給一些,新買的衣服穿兩三次,就又去買新的了,先前買的就不穿了,這不是在浪費金錢、浪費資源嗎?”程曉紅說,“后來,我每隔一段時間才給她一些錢讓她自己支配,隨著她年齡的增長,我會給得稍微多一些,時間間隔也短一些,給錢之前要問問她把錢花在什么地方。去年,看到她班里的很多學生家長給子女建立了教育儲蓄資金后,我也給她辦理了一張銀行卡,將她的零花錢存了起來。” “以前覺得手頭有了錢,就想著花,現在看著賬戶上越來越多的存款,突然就舍不得花了,”張麗敏說,“我要把這些錢存起來買復習資料,或給自己以后上大學用。” |
關鍵詞:節儉,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