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集群化發展是體育用品制造行業的特色,山東德州的健身器材、福建晉江的鞋服、石獅的網羽、浙江永康的跑步機輪滑鞋……每個集群中的企業既互為對手,又抱團取暖,雖面臨同質化和低價市場競爭,但依靠區域內打響品牌的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和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也可以“吃飽穿暖”。
河北定州也是體育用品生產重鎮,這里生產的乒乓球臺、籃球架、橫桿、標槍、鐵餅等器材進駐全國各地校園,體育用品銷量全國占比超過10%。然而,在缺品牌、研發弱、生產方式落后的背景下,這個有歷史可考的體育制造小城正面臨著產業升級的陣痛。
缺品牌,“代加工”模式利潤低薄
定州市體育用品企業總數超過400家,從業人數近10萬人,但國內知名品牌數量幾乎為零。尷尬的數據源頭并非其產品質量不優。這里生產的運動器材能登上奧運會的賽場,例如里約奧運賽場的標槍就出產于此。“貼牌代加工”是這里大部分企業的生產方式,產品六成以上銷往國外。
“貼牌代加工”也決定了當地企業在利潤方面被品牌方大幅擠壓,利潤的七成以上被品牌方拿走,加工企業拿不到三成。至于內銷的無牌產品,在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利潤可想而知。
求翻身,成立研發中心資源共享
近年來,為推進體育產業發展,不少省區市建造體育產業園,吸引企業入駐,招納技術人才,集合區域內的優勢資源,帶動傳統企業創新升級,定州也跟進行業發展步伐,建設體育產業園。定州體育產業園一期工程2015年建設完成,占地1000畝,目前有60多家企業入駐。
為推進定州體育用品行業升級,定州市運動體育用品行業協會牽頭在體育產業園區成立創新研發中心。“定州的體育用品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單一企業做科研實力不足,我們成立中央廚房,就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享、平臺共享。”定州市運動體育用品行業協會會長、河北恒達集團董事長史立柱表示,“定州的產品大多是簡單的球臺、籃架、標槍、鐵餅,同跑步機那些有科技含量的裝備比,這些產品的升級改造空間小,所以我們也在努力尋找新的產品,希望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比如把體育和健康理療相結合。與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開展戰略合作,也是希望能在更高的平臺上尋找新的思路。通過聯合會的平臺,我們和山東臨沂的銷售端有了進一步合作,在江蘇常州也看到體育產業發展的更多方向。”
據了解,2017年,定州體育用品業總產值接近75億元,史立柱希望在三年之后這個數值能突破130億元。
新機遇,京津冀一體化顯區位優勢
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北京申冬奧成功,以及雄安新區的建設讓定州迎來發展契機,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優勢互補原則和合作共贏理念,定州的現代產業在人才引進和資源對接方面,相比以往有了明顯改善。
為抓住2022年冬奧會機遇,定州市領導帶著轄區內企業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去德國、奧地利調研,與當地企業對接合作,目前已成功引進兩個項目。體育產業園的二期、三期工程也在持續推進。
定州市副市長張寶生表示,定州在發展體育產業方面信心十足,“一方面,企業開始重視創新產品設計和研發,品牌意識逐漸增強,慢慢改變人們心中低端制造業的形象;另一方面,定州多年來積累的生產集群經驗,和幾萬名熟練工人及相關工業技術學校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專業人才,這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資本,我們擁有自己的工匠精神。希望未來定州能在依托雄安新區、發揮區位地緣優勢的紅利下,發揮傳統的制造工藝優勢,推進體育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