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早上8點左右,定州市號頭莊回族鄉黨委會議室內,聚滿了來自各村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他們準備參加由鄉黨委、政府聯合市人社局組織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
安家莊村貧困群眾張玉柱的腳步格外輕快,他滿臉興奮地說:“聽說這是奶牛養殖技術培訓班,俺正愁有些技術問題解決不了,可巧培訓班就送到家門口了!”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號頭莊回族鄉結合自身特色,充分發揮傳統種養殖產業優勢,走出了一條由傳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嶄新道路。選準項目,送去銷路
號頭莊鄉是定州市唯一的回族鄉,總人口4.1萬人,其中回族群眾占三分之一。“畜牧業是我們鄉的主導產業,當地群眾有20多年的牛羊養殖傳統,全鄉有70%的農戶養殖牛羊。”號頭莊回族鄉黨委書記馬立鵬介紹說。
今年以來,號頭莊回族鄉結合實際,精準發力,全面落實牛羊養殖等產業扶持政策。通過認真摸底調查,在全面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意愿的基礎上,采取“市扶貧辦幫扶資金+自籌資金”的辦法,扶持有養殖能力的貧困戶發展養殖業。為提高幫扶資金使用效率,他們還制定了幫扶資金階梯性使用辦法,即申請養牛的貧困戶,2頭為標準,每頭補貼3000元;申請養羊的貧困戶,4只為標準,每只補貼500元。
馬小孩是號頭莊村的貧困戶,2008年,馬小孩的獨生女兒不幸去世,他和老伴兒僅靠種地維持生計,再加上還要撫養未成年的外孫,日子入不敷出。2016年,鄉民政所根據他家情況及意愿,為他發放了幫扶資金,發展山羊養殖。“我老早就想養山羊,可手里沒有錢。”馬小孩說,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幫他實現了養殖夢。
經過2年多的發展,馬小孩現有山羊14只。“我現在養著5只母山羊,一年下來大約能生10只小羊羔,按每只小羊羔五六百元計算,單山羊養殖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馬小孩掰著手計算著,再加上種地的收入和低保補貼,一年差不多能收入1.3萬元。今年,他還想再留下4只母羊羔,讓自己的羊群變得更大。
“產業扶貧要想出實效,不僅要送思路、送技術,還要選準項目、送去銷路。”馬立鵬說,為此,他們積極與一家清真屠宰廠接洽招商,項目落地后,將為貧困養殖戶提供一條龍服務,最大限度降低養殖風險。
截至目前,號頭莊回族鄉有貧困戶157戶,全部申報產業扶貧項目。其中,70戶貧困戶申報了養殖、種植項目,申請扶貧資金24.14萬元;87戶貧困戶申報了資產收益項目,申請扶貧資金26.1萬元,實現了戶戶有脫貧產業、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多方保障,形成合力
今年9月20日,是鄉民政所所長劉寧最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由鄉黨委、政府組織的社會各界幫扶貧困戶活動拉開帷幕。啟動儀式上,30家愛心企業不僅當場捐贈幫扶資金30余萬元,還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為全鄉脫貧工作添柴加火。
“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將通過開展購買商業保險、技術培訓、修繕危舊房屋、配備取暖設施、改善衛生環境等方式,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幫扶活動。”劉寧說,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打造了扶貧新局面,開拓出扶貧新思路。
在扶貧脫貧工作中,號頭莊回族鄉堅持扶智、扶技又扶志的原則,一方面,通過技術培訓,千方百計幫助貧困戶強技能、助就業;另一方面,積極開發適合有一定勞動能力且可從事的崗位,幫貧困群眾謀到保潔員、養殖場職工等崗位,讓他們“持家又賺錢,離土不離鄉”。同時,加強輿論宣傳,堅持每周3次喇叭廣播,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觀念,樹立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激發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鼓勵他們依靠自身的努力穩步脫貧。
位于楊家營村的賽克星伊人奶業有限公司,就吸納了5名貧困戶就業。
楊家營村貧困戶楊興軍年初來牛場上班,主要負責飼喂奶牛。楊興軍說,他與讀小學的兒子相依為命,因為孩子小需要照顧,他不能外出務工,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如今,他每月工資1600元,不僅能照顧孩子,家里地里都不耽誤。
另外,號頭莊回族鄉還全面落實醫療、教育等扶貧政策,特別是通過低保特困救助、臨時救助、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等方式,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困難。他們還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繳納農村治安家庭財產保險,為貧困戶送去一份安全保障。
“實現精準扶貧,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馬立鵬說,“今后,我們會繼續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為貧困戶量身打造適合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