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北戴河村的民宿。付兆颯 攝
“汀堂”“得閑一樂”“疏桐小院”“簡素“拾夏小院”“香舍”……戴河岸邊,一個個充滿詩意與藝術的院落分布在村里各角落,讓北戴河村這個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樸村莊煥發了新的生機。在這里,荷鋤的農家婦女、蹣跚學步的村里娃娃與藝術家、設計師自由相處,古樸與詩意并存。
走進北戴河村村北的汀堂小院,青磚綠瓦、小橋流水,美侖美奐,游客更可以躲在臥室看星空,可以自做餐點狂歡,一種精致而又樸素的氣息充斥在院里的每一個角落。
這座院落的新主人是呂龍飛,一個才華橫溢、風格獨特的人。2015年底,在北京工作的呂龍飛聽說北戴河要打造藝術院落,鼓勵創新創業項目入駐。于是,他便拿著在北京買房子的錢來到了北戴河,創建了蟬享民宿,汀堂小院則是蟬享民宿系列下的第二個小院。
“以前這里是一個300多年的貢士府邸,殘垣斷壁荒廢了很多年。”在呂龍飛的設計下,前院變為一個開放空間,由燒烤區和休閑區組成,原有的六間廂房改為四間臥室,中間原有的露天庭院加蓋成廳堂。
每年的旅游旺季,這里就變得熱鬧非凡,燒烤、轟趴、藝術創作等活動接連不斷。“旺季需要提前預訂,不然幾乎訂不到房間。”在汀堂小院里,呂龍飛一邊收拾院落,一邊說道,“現在這個院落已經被預定出去,客人初一到初四過來,準備在這里過春節。”
汀堂小院僅僅是北戴河村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北戴河藝術村落共簽約入駐73家。其中,裝修完成并對外開放的院落有60家,每個院落都有不一樣的體驗,游客們能夠在自然淳樸的老宅院環境中愜意、休閑地待上一天,參與多項互動內容,甚至是完整地經歷一遍手工藝的制作流程。這些院落給這個古老的村莊帶來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北戴河村藝術村落的成功打造,還是要歸結于美麗鄉村建設。”北戴河旅游和文化廣電局局長、北戴河藝術村落管委會主任李春蘭說。
2015年,北戴河村結合美麗鄉村創建,將污水、自來水、天然氣管網、有線電視、寬帶等線路埋入地下,家家水沖式廁所一步到位,秸稈氣化爐替代了傳統的灶臺……硬件設施的改進,加之政府的大力宣傳,一個個心懷夢想的藝術家來到這里,用自己的雙手來粉飾這個古老的村莊。從此,北戴河村告別了古樸,一間間鄉村老屋被裝飾一新,一批批游客被吸引而來,這個被邊緣的古老鄉村開始迎來了“春天”。
鄉村美麗了,村民的生活方便了,如何重塑產業布局、在實現入駐藝術家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村莊和村民共同發展成為又一個難題。
為此,區政府拿出300萬元,通過村委會從村民手中買下首批20處老舊空心院落的10年使用權,同時向燕山大學、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天津大學以及北京“798”藝術區、宋莊“畫家村”等藝術、設計、創意機構發出邀請,并在招商的同時征求對方意見,以使“藝術院落”的定位、運作等更加精準和高效。并依據地理區位、歷史積淀、文化特色,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定位:按照“水岸田園,藝術院落”的風格,將北戴河村打造成北戴河文化創意創業產業園,使之成為文化旅游目的地、私人訂制首選地、設計公司聚集地、大學教學實訓地、創新創業孵化地。
在北戴河村村邊的半路格創客營地內,幾個小朋友圍坐在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在葫蘆上寫“福”字。作為一個“農業創新、文旅創意、少可少兒科教、創客沙龍”等多種產學研融合共通的雙創型營地,半路格創客營地是在村內原有小學基礎之上改建的,它的建立不僅僅利用了閑置資源而且還活躍了整個村子的氛圍,為村民帶來了就業機會。
崔麗坤,北戴河車站村的一名葫蘆愛好者,自2016年就一直在這里做手工老師。經過崔麗坤的雙手,普通的葫蘆變身為了一個個可愛的藝術品。“葫蘆是我的愛好,在這里我不僅可以干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夠將自己的技藝教給孩子們。”崔麗坤說。
崔麗坤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致富之路,而孩子們則在這里找到了學習園地和成長空間。
目前,北戴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8萬元,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效應凸顯。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新路不僅解決了農宅閑置與產業發展的問題,更是增加了農村文化的藝術氛圍,提升了村莊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