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骨二科病房里,馮阿姨回憶起出事那天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3月20日晚上6點多,馮阿姨準備關掉工廠機器收工回家,一不注意,左手擠進了機器里。鉆心的疼痛讓馮阿姨不敢看傷口,家屬們急忙把她送到市人民醫院急診科。
機器擠壓導致馮阿姨左手食指最后一節,從指甲根部離斷,手指骨折斷端外露,斷端嚴重污染。入院后,急診科醫生緊急處理,加壓包扎,穩定傷情,同時聯系骨二科值班醫生會診。
由于馮阿姨的手指是絞斷下來的,兩頭都有挫傷,還蹭上不少油污,創面條件不是很好,截肢?還是保肢?這是首先需要面對的難題。骨二科主任張立才組織科室人員進行了緊急會診。
截指殘端縫合術相對容易,但對馮阿姨來說,不論是從功能外形上,還是心理上都難以承受。而斷指再植雖然能保留功能及外形,但末節再植難度較高。因為末節靜脈吻合困難,成活率比一般近端再植成活率低很多。
最終,馮阿姨選擇了斷指再植手術的方案。
這是一場未知的冒險,且是唯一的一次機會,錯過了手術時間窗口,再也沒有再植的可能性。考慮到馮阿姨的生命體征暫時平穩,家屬保肢愿望強烈,醫護人員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術前準備。
準備完畢,馮阿姨被送入手術室。術中,骨二科主任張立才,醫生孫云龍、張亮為馮阿姨清洗離斷肢體,標記神經血管斷端,剪去壞死的皮膚軟組織……
他們有條不紊,相互配合,盡可能節省時間。順利接骨固定后,接下來就是血管、神經的吻合。末節血管的直徑只有0.4-0.5mm,醫生所用的顯微縫線直徑是0.02mm,只有頭發直徑的1/3,肉眼很難看清。手術必須借助放大14倍的顯微鏡,才能吻合一根動脈和一根靜脈。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手術,醫生松開止血帶,各血管吻合口通血良好,指端血運良好,指腹稍發紫。拔除甲床間斷放血,觀察30分鐘后手指血運良好,指腹紅潤,安全返回病房。
接通是第一步,保證成活是第二步。術后抗炎、抗凝、抗痙攣等后續治療,哪步都不能輕視。對皮溫、皮膚顏色、血運、指腹張力等的密切觀察十分重要。
為此,醫生、護士每4個小時就去觀察患指的血液循環情況,不定時為馮阿姨換藥。為了及時觀察變化,主管醫生孫云龍更是一連幾天住在值班室。
三天,五天,十天……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隨著血管痙攣栓塞的風險越來越低,孫醫生每天按病情調整用藥量,馮阿姨的再植手指在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護理下一直紅潤飽滿。
一天,半夜十二點多,孫醫生換藥的時候,馮阿姨說了一句,我感覺手指頭“活”了。
據了解,骨二科已經完成多例斷指再植手術,像馮阿姨這樣末節完全離斷的再植手術,不僅實現了市人民醫院手足外科的新突破,更是填補了定州市顯微外科技術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