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定州訊(通訊員閆韶紅 記者張天虎 趙紳光)民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民政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穩壓器”。一個城市的救助管理站對于臨時遇困人員來說,不亞于風浪中的避風港。這里有哪些特殊功能,那些生活遇困人員在這兒又能得到什么幫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定州市救助管理站,感受救助站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和被救助人員的生活狀況。
社會聯動架起救助橋梁
在清涼整潔的宿舍,一名70多歲男性老人躺臥在床上休息。“這是3月份由保定市救助站轉送來的拾荒者,因傷被安排在市人民醫院治療,這幾天剛剛出院,但還需要長時間休養?!笔芯戎军h支部書記賈偉躍介紹,這位拾荒者自述在40年前離家出走,在外流浪、乞討、打工,到年老時以拾荒為生,不久前在保定意外摔傷,被市民發現通知保定市救助站,后轉送來定州。經過仔細調查,發現其戶口已被注銷,村里已沒有近親親屬,所以,市救助站聯合有關部門及當地鄉鎮,正合力“恢復”其戶籍信息,并為他今后的生活進行妥善安置。
今年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定州市民政局聯合公安、衛健、城管執法等部門共同開展了“大愛尋親、溫暖回家”“推進陽光救助、履行兜底職責”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向市民展示了近年來市救助站在街面巡查、站內照料、身份甄別、尋親送返、托養救治、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讓市民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救助管理站工作的流程和細節。
志愿者正在跟受助人員互動。閆韶紅供圖
據介紹,今年“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的主題為“大愛尋親溫暖回家”,也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見》后的第一個救助機構開放日。
開放日當天,參觀的市民、公益慈善團體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跟隨著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仇士雄走進了這處流浪乞討者、生活無著落者的“避風港”。仇士雄詳細介紹了救助站的工作流程:“臨時遇困人員或者熱心市民在發現有需要幫助的人時,可以通過聯系公安部門、救助站、社區等渠道進行求助,對于行動不便的人員,我們會安排車輛把他們接過來?!?/p>
科技手段助力尋家歸途
“救助是基礎,尋親才是目的。現在科技手段越來越發達,只要辦理過二代身份證的人,通過人臉識別立刻就能識別人員信息?!背鹗啃劢榻B,在做好傳統問詢、獲取身份信息的基礎上,市救助站不斷拓寬尋親服務途徑,通過人臉比對、DNA比對、網絡尋親信息精準推送等新技術手段,不斷提高尋親的“精準性”。
救助站工作人員謝迎橋已經在救助站工作了十五年,曾經救助一個個救助對象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讓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去年剛剛找到家人的七旬老大爺。2018年8月7日早上這位老人被愛心志愿者送到救助站,當時老人衣衫不整,渾身發出異味,只言片語含混不清,只能分辨姓名發音和“遼寧人”。救助站工作人員幫助他洗澡、理發、換了新衣服。經初步檢查,老人除了精神異常外,身體方面沒有其他疾患。為了幫助老人早日找到家人,謝迎橋和其他工作人員在悉心照料的同時,費盡心思與老人溝通交談,一點一點幫助老人回憶。經過不懈努力,老人慢慢回憶起了自己在遼寧省的具體住址和弟弟的名字。這個信息讓謝迎橋他們興奮不已,立即連夜核實,卻發現當地沒有此人的信息。在民政部所屬全國救助尋親網上查詢,也沒有發現相關信息。大家判斷這位老人應該是之前沒有在各地救助站被救助登記過。第二天一大早,市救助站緊急聯系當地公安部門,才獲知老人戶口已被注銷。通過手機和互聯網,老人的照片、尋親信息等資料在河北、遼寧兩地迅速交流、完善。查找老人弟弟的信息時,卻被告知他已經和家人搬離原居住地。幾番查詢,輾轉打聽,救助站工作人員終于聯系上了老人的弟弟。當工作人員將老人的照片發送到其弟弟手機上辨認時,手機里傳來老人弟弟一邊抽泣一邊激動的喊叫聲:“這個人就是我哥哥,就是他……”原來,老人已經失蹤25年了,弟弟一家尋人無著,漸漸失去了信心,注銷了戶口。8月9日上午,老人的親人驅車八百里匆匆趕到定州,兄弟二人抱頭痛哭。短短兩天就聯系上了被救助人員的家人,謝迎橋不禁感嘆互聯網的神奇,也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定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員正在發放宣傳資料。閆韶紅供圖
完善機制實現救助工作常態化
定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呂平舟介紹,2018年至今,定州市救助站累計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402人次,護送老弱病殘孕等特殊對象返鄉110人次,被授予河北省救助管理機構互聯網尋親先進單位。
“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是社會最弱勢群體之一?!倍ㄖ菔忻裾志珠L聶良軍表示,今年以來,定州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強化新形勢下各職能部門工作職責,為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以及臨時遇困人員提供堅強保障。同時,救助管理站精心組織“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積極運用人臉識別技術、互聯網技術扎實開展尋親服務,為每一位臨時遇困人員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幫助他們搭設更暢通的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