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偷自产在线,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2019nv天堂香蕉在线观看,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長城新媒體集團  主辦
當前位置: 魅力定州

【70年·河北故事】
王占熬:59年黨齡初心不改 62年離鄉不忘桑梓

來源: 長城網  作者:
2019-06-30 09:47:00
分享:

  25年軍旅生涯,他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老兵;59年黨齡,他是一位初心不改的共產黨人;62年離鄉,他依舊是不忘桑梓的村里人。

  “突然有一天,日寇帶著大隊人馬把土崗團團圍住,咱24名八路軍傷病員,憑著僅有的2支槍和敵人展開殊死搏斗,他們浴血奮戰,一個個倒在血泊里,把生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

  近日,在定州市高蓬鎮東牛村黨支部辦公室,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揮舞著拳頭,激動地講述著,屋里80多名黨員和村民代表神情凝重,認真聆聽,許多人眼里泛起淚光。

王占熬(中)正在講黨課

  這位老人是誰?他為何對這段革命歷史如此熟悉?他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別樣幸福,他是有著五個名字的“野孩子”

  這位正在講黨課的老人是東牛村人,81歲的王占熬。

  一提起王占熬,村里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他可是出了名的“苦孩子”。王占熬七八歲時,母親、父親先后因病辭世,留下王占熬、十四歲的哥哥,還有二歲多的妹妹。失去父母庇護的三個孩子,一下變成了孤苦無依、四處流浪的“野孩子”。“那時,我們兄弟姊妹三個都太小,干不了農活兒,只能挨家挨戶討飯活命。”回憶過去,王占熬老人面色凝重,他說,“那時,抗日戰爭勝利不久,國民黨反動派又發動內戰。連年戰火,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家家戶戶吃不飽、穿不暖。在這樣困苦的日子里,鄉親們對我們格外照顧,時常拿出家里僅有的一碗稀粥、半塊窩頭,我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

  艱苦歲月里,即使村民百般接濟,也無法讓幾個孩子吃飽飯。為了活命,年僅8歲的王占熬,背上妹妹開始四處討飯。他從村東頭討到村西頭,從這個村討到那個村。最遠時,兄妹倆走到幾十里之外的無極縣和新樂縣。“當時,妹妹還不會說話,就愛趴在我背上哭。我怎么哄都不管用,還怪她為啥愛哭。”說著話,王占熬老人的眼圈紅了,他說,“等我長大后才知道,小妹不是淘氣,她是餓……”

  艱辛的討飯路,王占熬沒有目的地,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把手里的小提籃裝滿。然后,趕緊回家,因為哥哥還餓著肚子。每次出門,少則一兩天,多則三四天,他才能趕回來。

  “有一次,我們整整走了一天。天黑時,來到無極縣一個村。我又累又餓,看到路邊有個柴草垛,就把柴草揪出來,掏了一個洞,我抱著妹妹往里一縮就睡著了。”

  這樣艱苦的日子,任誰都會覺得不幸。而王占熬卻說,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有“五個名字”。

  “在別人眼里,我們的日子萬分艱難,可我卻感覺特別幸福!”說話時,王占熬的眼里溢滿笑意,語調也歡快起來。他說:“因為家里日子難過,鄉親們對我的稱呼也很有趣,‘王耐熬’‘王老熬’‘王難熬’‘小熬子’,這些都是鄉親們送給我的‘昵稱’。直到參軍那年,姑姑才為我最后取名‘王占熬’。”

  “我是土生土長的東牛村人,雖說離開家鄉62年,但我的根在這兒,我對生我養我的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這兒有許多我日夜感念的恩人。”這段話,王占熬重復了幾次。

  “村民王振栓是一名共產黨員,1948年,他冒著生命危險為解放軍籌集糧食,再偷偷運到前線。王振栓有6個孩子,孩子們嗷嗷待哺,而他的老伴寧可拉著家里老五、老六去討飯,也從未吃過一粒籌集糧。”講到這里,王占熬激昂的聲音突然輕柔了,他說,“每次王家大媽討飯回來,不讓自己的孩子先吃,反而會給我們吃……”

  在王占熬感恩的名單里,還有一位“如意娘”,她是王占熬本家堂哥王小雙(中共黨員)的母親。王占熬說:“每次我們兄妹出去討飯后,如意娘就天天來家里看看,只要看到我們回來,她總會煮一大碗粥端來。鄉親們的恩情,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人小志大,他是不畏艱險的共和國衛士

  “9歲那年,堂哥王小雙帶我去土崗給爹娘上墳。祭拜完后,堂哥又仔細數出24疊黃紙。我問他,這些要干啥?”王占熬說,堂哥告訴他,這是給犧牲在這里的八路軍戰士準備的……

  那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苦、最殘酷的階段,日本侵略者在華北地區展開瘋狂地“清剿”“掃蕩”。八路軍和黨的地下工作者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英勇作戰。就在那時,一批八路軍傷員轉移到東牛村,他們共有24人,但僅配備了2支槍。

  因為擔心住進村里會給群眾帶來危險,傷病員轉移到村外的土崗上(一片墳地)。每天,鄉親們自發地為傷病員送飯送水。后來,日軍得到消息,派人將傷員們團團圍住。面對數倍于我的敵人,八路軍傷員用血肉之軀頑強抵抗……

  “有幾名傷員傷重被俘,鬼子兵用槍頂著他們的頭。‘只要說出村里誰是共產黨員,誰來送飯,就可以活命。’面對恐嚇,我們的戰士寧死不屈,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護衛了群眾的安全。”王小雙的這段話,深深地烙印在王占熬的腦海里,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播下革命的火種。

  隨著年齡增長,王占熬對軍隊、對軍人的崇敬之情越來越深。1958年3月,20歲的王占熬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剛剛步入軍營,一切都那么新鮮。隨之而來的思想政治學習,讓王占熬的思想有了巨大轉變。“參軍時,我的思想特別單純,空有一腔熱情。通過學習,我懂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什么隊伍,她是革命的部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部隊。”王占熬說。“從那時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

  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有了動力。在新兵連的三個月里,王占熬刻苦訓練、認真學習。別人訓練時,他加倍;別人休息時,他加班。憑著這份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勁、狠勁,王占熬在新兵里脫穎而出,多次受到嘉獎。訓練結束后,他被分配到中央警衛師。

  “剛調到中央警衛師不久,我們就接到修建十三陵水庫的任務,這是我入伍后接到的第一個大任務,心里甭提有多激動。”王占熬說,“當時我個頭不高,體重只有80多斤。但是,咱人小志氣大,心里憋著一口氣,不服輸!”

  每天一大早,他和戰友從駐地一路小跑來到工地,顧不得休息便投入工作。靠著肩挑、背扛、手提,他們和幾十萬黨員干部群眾一起,短短160天,筑起了一座長627米、高29米的攔洪大壩。

  后來,王占熬從一名普通戰士成為首長的通信員,歷任排長、連長。“這輩子,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守衛中南海,為中央首長站崗放哨。”說起這段經歷,王占熬臉上寫滿幸福,“每一次上崗,我都會當成上戰場;每一次執行任務,都時刻做好流血犧牲的準備,我決心要用生命保衛首長安全。”

  不忘桑梓,他是初心不改的共產黨人

  講完黨課后,王占熬向村里捐出省吃儉用攢下來的10萬元錢,他要以微薄之力回報家鄉。

  “作為一名退伍老兵,一名1960年入黨的老黨員,我深知‘初心使命’的含義。”王占熬說,“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就是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了這個目標,無數黨的優秀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王占熬說,在東牛村,黨員群眾的革命故事還有很多。一位名叫王永泉的烈士,讓他終生難忘。

  那一年,縣大隊因為配合大部隊作戰離開定縣,作為縣大隊交通員的王永泉,留在村里繼續堅持敵后工作。

  由于特務告密,王永泉被日本兵抓走了。“大部隊去哪兒了?村里還有誰是共產黨?”面對酷刑加身,王永泉說,“村里就我一個共產黨員,要殺就殺我一個!”審問了幾天幾夜,敵人一無所獲,惱羞成怒的鬼子殘忍地將王永泉殺害。

  “咱們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革命歷史,我一定要把這些革命事跡傳承下去。”王占熬說,“通過講黨課,能讓更多人了解歷史,緬懷先烈,珍視今天的美好生活。”

  1983年2月,王占熬復原轉業到地方。1998年12月,他從北京市大興公路分局退休。王占熬每月退休金5000多元,日子過得并不寬裕,但他卻多次向村里表達捐款的心愿。

  “早在一個月前,老人就打電話對我說,想為村里捐10萬元錢做公益事業。”高蓬鎮東牛村黨支部書記王朝說,老人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現在住的還是上世紀只有50平方米的老房子,屋里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房間空調壞了也舍不得換。他常說,“現在不愁吃,不愁喝的,挺好!”

  常懷感恩之心,常思報國之志。王占熬時常牽掛著村里的鄉親,始終懷念為革命犧牲的戰士們。他希望,如果可行的話,用這筆錢為犧牲的革命戰士修建紀念碑,搜集整理他們的感人故事,讓子孫后代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把革命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關鍵詞:王占熬,初心不改責任編輯:趙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