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小分隊:記者 張天虎 趙紳光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定州市東北部的小村莊——西南合村,曾是清風店戰役主戰場,如今已煥然一新,規劃有序的房屋,干凈整潔的村道,結伴嬉鬧的孩童,都展現出了它嶄新又有活力的面貌。
清風店戰役是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在地方武裝、民兵和廣大群眾的配合下,在以留早鎮西南合村為中心的清風店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殲滅戰,這也是晉察冀野戰軍轉入戰略反攻后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為石家莊乃至華北的解放創造了有利條件。
清風店烈士陵園。記者 趙紳光 攝
1948年9月,當地政府在西南合村修建烈士陵園,以緬懷先烈,告慰英靈。陵園占地14畝,由紀念亭、石牌坊、紀念館、烈士公墓區和影片放映室五部分組成,2001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確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亭、石牌坊
走進清風店戰役烈士陵園,高大挺拔的蒼松翠柏,使陵園顯得格外莊嚴肅穆。蒼松翠柏之間,一座六角形紀念亭映入眼簾,亭內矗立著高大的石碑,正面鐫刻“燕趙遺風”四個大字,字體厚重,駐足觀看,頓生敬意。
紀念亭。記者 趙紳光 攝
紀念亭為石木結構,高8.68米,寬5.5米。亭內嵌有一座漢白玉紀念碑。亭柱鐫刻上書“堅決完成烈士遺志,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石碑正面的‘燕趙遺風’四個大字是由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背面碑文則記載了清風店戰役的光輝戰績及戰略意義。”清風店戰役烈士陵園講解員李宏鵬說。
清風店戰役烈士陵園講解員李宏鵬介紹石牌坊。記者 趙紳光 攝
離紀念亭不遠處,便是一座高6米,寬6米的石牌坊,正中間嵌有鐫刻的群眾支援解放軍和活捉羅歷戎等場面的石雕圖。牌坊橫聯上書“為人民盡忠”,上聯為“軍民協力殲敵獲陣前大捷,忠勇絕倫萬眾仰望”,下聯為“烈士浴血捐軀建不朽奇功,精神不死浩氣長存”。
連環畫、擊落敵機殘骸照片
陵園中軸線北部兩側各有一排展室。東西展館各3間,分別為紀念館、接待室、影片放映室等。跟著講解員的腳步,記者來到清風店戰役紀念館。
清風店戰役紀念館。記者 趙紳光 攝
館內詳細介紹了清風店戰役的經過、重要情節及清風店戰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外,館內還陳列著清風店戰役的實物模型圖,清楚地標注了清風店戰役所涉及到的村莊、鄉鎮以及清風店戰役的整個作戰路線、戰略部署及所取得的重要戰果。
記錄清風店戰役中擊落敵軍飛機的照片。記者 趙紳光 攝
據介紹,清風店戰役中,擊落擊傷敵軍飛機各一架,“這張照片就是班長常孟蘭擊落的敵軍飛機,這也是我軍以輕型武器首次擊落正在投入戰斗的飛機,目前飛機殘骸陳列在首都軍事博物館。”李宏鵬指著墻上的照片說。
講解員還特地展示了一個重要的館藏文物——《清風店殲滅戰》連環畫,重點介紹了到火線支援的王蘭祥和溫香菊等青年婦女運送、照顧傷員的內容。
《清風店殲滅戰》連環畫中青年婦女運送、照顧傷員。記者 趙紳光 攝
“我母親是個善良的人,當時她背送傷員,身上的衣服完全都被鮮血浸透了。”王蘭祥的兒子孫國拉回憶道,今年71歲的他深感現在的好日子來之不易。
孫國拉回憶母親支援清風店戰役的細節。記者 趙紳光 攝
東西展館之間有一座軍民共同抗戰的雕塑,象征著軍民團結一心。“各地方武裝和民兵沿唐河北岸埋設地雷,當地村民主動給部隊當向導、輸送物資,轉運傷員……這些都保障了清風店戰役的勝利。”李宏鵬感慨地對記者說。
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革命精神
留早鎮是以農業生產為主,2020年已完成55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將投資2200多萬元實施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轄區農業基礎設施,穩定糧食產量,提升增產潛力。
該鎮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2020年累計清理垃圾5萬余方,墻面亮化5.6萬平方米,轄區居住環境明顯改善,群眾幸福度、滿意度不斷提升。
該鎮還以構建農村道路林網體系為重點,充分發揮苗木花卉產業優勢,并以幸福邑現代農業園區高品質鮮食葡萄為主體,帶動轄區核桃、桃等高品質果木種植,轉移剩余勞動力,實現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清風店戰役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傳承英勇奮斗、軍民團結的革命精神的一塊重要陣地。每年前來參觀學習的機關干部、部隊官兵、學生和群眾近2萬人。
留早鎮黨委書記黃英芹說:“我鎮充分利用清風店戰役烈士陵園等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講好紅色故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留早鎮黨委書記黃英芹接受采訪。記者 趙紳光 攝
歷史不會忘記,薪火還在傳遞。清風店戰役留下了軍民團結奮斗、魚水情深的紅色印記,如今,不怕困難、勇于擔當的清風店戰役精神已深深烙在留早鎮村民心中,成為他們走向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