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7省市對口援藏20年 西藏經濟總量增長13倍
援藏20年高原生巨變 ——17省市對口支援西藏記事 開欄的話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重大戰略決策。目前,全國有17個省市、17家中央企業,以及中央國家部委對口支援西藏。20年,彈指一揮間,雪域生巨變。從今天起,本報開設“援藏20年高原展新顏”專欄,聚焦對口援藏20年來的巨大成就,深入報道對口援藏的重大意義、突出成效及典型經驗,敬請關注。 20年,歷史長河一瞬,雪域高原巨變。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戰略決策。20年來,中南海深情關懷的目光一如既往。目前,全國有17個省市、17家中央企業,以及中央國家部委,傾情對口支援西藏。 20年來,先后7批次、選派6000多名優秀干部人才進藏工作,投入援藏資金260億元,實施援藏項目7000多個。 20年間,西藏經濟總量增長了13倍:1995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僅為56.1億元,2013年,這一數字躍升至802億元。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向基層傾斜、向農牧民傾斜、向民生傾斜 “好,就是好,沒法用語言形容。”通過翻譯,65歲的煤礦退休工人索朗邊巴告訴我們,住進浙江小區,現在下大雨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由于發展起點低、城市規劃滯后,那曲鎮居民建筑布局混亂、房屋低矮破舊,抗震性能差,城鎮居民用不上穩定的上下水,家家戶戶靠牛糞煤炭取暖。而由浙江省援建的浙江小區,與那曲鎮給排水、集中供暖、污水處理三大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小區幼兒園、農貿市場、社區活動中心、換熱站等綜合配套設施同步建設。項目完全建成后,自來水、暖氣將會通到每家每戶,飽受吃水難、行路難、御寒難困擾的索朗邊巴和他的鄰居們迎來新生活。 暖和過冬,始終是高原居民的夢想。2011年年底,由天津市援建的昌都地區丁青縣縣城集中供暖工程竣工,標志著海拔4000米的丁青縣,成為西藏首個實現集中供暖的縣。 不止一位援藏干部說,經過20年的對口支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相當改觀,如何讓基層、讓農牧民得到更多實惠,正成為援藏省市首先考慮的問題。 盡管耕種的土地少了1畝,次仁平措的收入卻實現了“三級跳”。種青稞時,這位堆龍德慶縣羊達鄉的農民每畝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三年前,北京市斥資1600多萬元,援建羊達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建成360棟高效日光溫室,次仁平措承包了3個大棚:“北京來的農技專家手把手教,我第一年一個棚掙了一萬,第二年掙一萬二,今年能掙一萬六,收入越來越高。” 想方設法幫農牧民增收致富,各援建省市不遺余力。 對口援藏以來,山東依托農業大省的優勢,幫助日喀則發展特色農業,培訓農業技術骨干。自1998年在白朗縣試種大棚蔬菜成功以來,在山東援藏干部引導下,該縣蔬菜產業已擁有1個示范園、25個標準化示范基地,蔬菜大棚總數達到5300余座,僅蔬菜種植一項,當地農民人均增收近4000元。 各援藏省市根據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拓寬援藏領域、豐富援藏內涵、提升援藏效果。吉林援藏工作隊累計投入文化援藏資金近8000萬元,以文化產業助推經濟發展,以文化設施改善當地民生,以文化交流增進民族團結。 在北京援藏指揮部總指揮、拉薩市委副書記馬新明看來,“對口援藏絕不只是單向的經濟幫扶和干部人才援助工作,更是黨和國家治邊穩藏的重大方略。” |
關鍵詞:定州,對口援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