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免費午餐的孫家寨實驗 全員義工走過四年
“以吃餃子為例,一對父母想吃餃子,解決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兒子常年在外掙大錢,聽到父母的請求后,他拿出100塊錢,說:‘你們自己去飯館吃頓餃子吧’;第二種是兒子聽到父母的心聲后,拿出50元錢告訴父母,‘可以去超市買幾袋速凍餃子回家了結心愿’;第三種是兒子從集上買了肉和茴香,可能僅僅花了20塊錢,回到家里和父母一起包了一頓餃子。這三種情況,對父母來說,哪一種是他們真正需要的?”付宏偉用這樣解讀,讓大家做選擇,引人深思。 2011年起,80后的付宏偉放棄城里蒸蒸日上的藥品經營生意,轉而回到家鄉威縣方營鄉孫家寨村,創辦孫家寨孝道講習班。同時,由他率領的義工隊伍為全村無人照顧的空巢老人,送上一日三餐,并為全村65歲以上的老人每月準備兩次集體大餐,近三年來,進而延伸到農忙時節為孫家寨全村老少供應免費午餐。付宏偉也因此榮膺“中國好人”的榮譽稱號。 拉開32桌大席面 在農村,農民改善生活最常見的飯食是吃餃子。所以,威縣孫家寨每月初一、十五的集體公眾大餐,除了極少幾次是炸油條外,多數是包餃子。每月農歷初一、十五,從頭一天開始,由本村和外村人員組成的義工隊伍就投入準備了,婦女們三五一群湊在一起,一邊擇菜,一邊聊天,男人們則負責清掃廣場、搭棚子、準備桌凳等等,一如農村里結婚娶媳婦過大喜事時秣馬厲兵的架勢。 早晨7點鐘,威縣方營鄉孫家寨的村小廣場上,義工們已將32張小桌子擺放整齊,每張桌子圍著擺放著8個小凳子。幾乎與他們同時,那些從村里走出或騎著電動車、三輪車從十里、二十里、五十里遠趕來的老人們、媳婦們,一一自覺在小桌子旁圍坐起來,會包餃子的,隨便坐下就包,那些不會包餃子的則圍坐在小桌子旁,閑坐說話,靜等現成。每張小桌子上都擺放著一臉盆茴香餡和一蓋簾搟好的面皮。從60華里外的蘆頭村趕來的張銀蘭和兒媳艷芬,坐在其中的一張桌子旁,一邊親密地說著話,一邊靈巧地包著餃子。在她們旁邊,是來自威縣賀釗鄉的岳金枝。每當一個個精致可愛的餃子像魚鱗一樣整齊有致地排滿一蓋簾子,馬上有身穿紅馬甲的義工,將其運送到后面的大廚房里去,桌子上則又放上了空的蓋簾和新搟好的面劑兒。 在小廣場的一側,兩口口徑一米多的大鐵鍋已經開始點火。另一旁,由十幾塊案板拼成的工作臺旁,來自不同村莊的婦女正肩挨肩臂碰臂緊張有序地揉面搟劑兒。在這些農家婦女嫻熟的操作下,一個個劑子像橡皮泥一樣從她們的手縫里“啪嗒、啪嗒”落在案板上,迅即又被另一雙手拿在手中,三下兩下就變成了一個個又圓又均的面皮。義工們把搟好的面皮,撿到蓋簾上、端走,然后分發到小廣場正在包餃子的小桌子上。如果你沒有到達現場,你是怎么也感受不到,這些環節是如何流暢和配合默契地完成的。 因為平均每次都要安排五六百位老人、最高時1200百人的午餐,孫家寨大餐的組織者,已經摸索出一套流暢的工作流水線。一個小時后,位于屋內的后廚房里,義工們已經自下而上層層摞起了一座十幾層高的餃子塔。負責安置餃子的付學林、邱書軍對燕趙都市報記者說,最多的一頓,他們包了300多蓋簾子,壘起的餃子塔有20座、15層高。 9月24日,九月初一,因為當天預報天氣有雨,很多路遠的老人沒能如愿趕來,但當天的大餐,他們依舊和了300斤面粉,四大盆茴香餡。在村廣場上一側,孫家寨村和三里五鄉前來享受免費午餐的老人們所乘的電動三輪車排出了好幾十米長,成為另外一景。 團聚促成交流,參與帶來快樂 當天,行走在一行行一列列包餃子的巨陣中,記者不時被由團聚所帶來的熱鬧、交融、歡笑的和諧氣氛所感染。 看上去還十分年輕的媳婦艷芬是跟隨婆婆來參加孫家寨大餐的,在這里,她們既是孫家寨孝道大餐的享用者,也是包餃子的義工。威縣是棉花大縣,這幾天正是摘棉花的大忙季節,但他們還是停下活計,騎電動車近一小時趕來這里了。聽說記者是來采訪的,她的婆婆、69歲的張銀蘭樂哈哈地說:“在哪兒吃不上一碗餃子呢?但每個初一、十五我們都來,一是為了做義工,幫助干活,二是在這里和這么多老人在一起說說話,干干活,心里感覺特別高興。” 威縣沙寨村80多歲的侯保慶老兩口也來了,這是他們第七次專程來赴孫家寨大餐了。“我們村離這兒有十幾里路呢,但來到這兒熱鬧、開心。這兒不僅有孝道午餐,有時候還唱大戲,還有義務理發的,一切為了老人。”“老人最怕孤獨,現在的老人在家都太寂寞了,來到這里,說說笑笑,能多活好幾歲。”挨著侯大爺坐著的一位付姓老人毫不掩飾地向記者袒露自己的心聲。“現在,很多老人來這里,絕對不是貪圖這一頓飯,而是為了坐在一起,聊聊天,說說話,圖個快樂。”付宏偉說。 從生產責任制開始的一家一戶,把人們的生活和勞動不自覺地分開了。隨著進城打工成為一種生活常態,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內心更加寂寞和惶恐,他們渴望有人叩響久無聲息的宅門,渴望走到人群中去,孝老大餐給老人們提供了相見的機會,交流的平臺。在當地,很多老人都數著日子盼望每月初一、十五的到來,在這里,你常常看到老人們像孩子一樣興奮、有趣,你捅捅我,我推推你,這個說:“你還活著呢!”那個說:“你這個老不死的。”付宏偉曾做過一個統計,2011年,村里老人的死亡人數是16位,2012年是14位,2013年的數字則減少到了4位。孝老盛宴所帶來的溝通和交流,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數,在這里,他們感受了久違的團聚的快樂,整個村莊宛若一座“沒有圍墻的敬老院”,一位到此觀摩的專家說,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居家養老…… 本報記者趙書華/文本報記者霍艷恩/圖 |
關鍵詞:善行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