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東莞的劉慧慧(化名)在微博上記述了自己遭遇電話詐騙的經歷。劉慧慧稱,4月27日,有人打來電話稱她名下的銀行卡涉及“洗錢”,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劉慧慧在對方9個多小時的語音通話指導下,通過多個貸款平臺借款向對方的“信用賬號”共匯去了40余萬元,加上被盜刷,劉慧慧共損失50余萬元。5月1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東莞警方已介入調查。
經過
遇到“警方”查資金狀況
通話9小時損失50余萬元
劉慧慧是廣東東莞人,4月27日下午4點多,她接到了一通自稱是“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準確報出了劉慧慧的身份證號,對方稱劉慧慧名下有一張電話卡,涉嫌群發垃圾短信。
“他說會在一個小時以后停用我現在使用的手機。由于著急打車回家,如果電話不能使用,會很麻煩,所以我一下子變得很著急,想要趕緊處理完這件事。”劉慧慧告訴北青報記者,“隨后,對方幫我轉接了一名‘警察’,說是北京警方的,卻操著東南沿海地區的口音。對方說在我的身份證下,除了有一張電話卡涉嫌群發垃圾短信外,還有一張銀行卡涉嫌洗黑錢,甚至告訴我已經被檢察院通緝了,所有的銀行卡都不能用了。”
為了讓劉慧慧相信自己的銀行卡已經被凍結,對方讓劉慧慧拿一張常用的銀行卡去銀行,試著取100塊錢出來,結果劉慧慧用自己的銀行卡去ATM機取款時,銀行卡一下子便被吞了進去,這讓劉慧慧相信了自己的銀行卡確實已經被公安部門“凍結”了。
對方要求清查劉慧慧的資金狀況,要求劉慧慧必須通過各個網絡借款平臺上借款,然后將借款統一打到一個“公證賬號”上。由于劉慧慧已經被“通緝”,不能回家,也不能用身份證在外面住宿。
“對方說話溫和,甚至還很‘貼心’地讓我租好充電寶,以保證手機有電,同時幫我找附近不需要身份證登記住宿的小旅館,讓我可以暫時去那里操作。”
“從27日下午4點多,一直到28日凌晨1點,9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對方一直在和我保持通話。其間,對方讓我通過各個借款APP借款,然后打到他們指定的一張銀行卡里。”
根據后來的記錄,在這期間,劉慧慧共通過多個借款APP借款43萬余元,同時她還發現,對方盜刷了信用卡7萬余元,總計50多萬元。
焦點
APP借款只需要簡單手續
僅一家銀行認為異常拒絕
劉慧慧11日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平時幾乎沒有安裝過借款APP,所以整個過程都是對方在電話里教她如何操作,“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竟然有這么多的借款APP,且最多我能借到10萬元。整個過程大概就是要我的身份證照片,還有對著手機點頭眨眼一類的操作。”
由于在27日晚沒有回家,同時又撥不通電話,劉慧慧的家人在27日晚上就已經報警。直到28日下午,家人才終于和劉慧慧取得了聯系,隨后劉慧慧接到了東莞警方的電話。
劉慧慧說,“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一家銀行發現了我的賬戶存在異常,凍結了我的信用卡。其他的借款和透支過程都比較順利,如果這家銀行沒有凍結我的卡,那我的損失可能更多。”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東莞市公安局莞城分局步步高派出所及莞城分局刑偵大隊已經介入調查。
事發后,劉慧慧曾向各個平臺咨詢,除個別平臺表示可緩交、減免部分利息以外,多數借款平臺表示對劉慧慧的遭遇無能為力,她還需按期還款。再過半個月,就是劉慧慧在各個借款平臺的還款日了,“我一個月只有5500元的收入,即使分期,我每個月都要還4萬多元,我實在沒有這個能力。”
釋疑
掛失借記卡可以不用密碼
多家銀行口頭掛失有時效
5月11日,北青報記者從一位銀行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為了保證用戶安全,在提供了身份證號后,銀行可以對該身份證下的銀行卡電話掛失。所以如果對方知道劉慧慧的身份證號碼,又進行了電話掛失,是有可能存在吞卡情況的,并不是所謂的“被警方通緝”。
北青報記者隨后以用戶的身份咨詢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四大銀行對于通過電話掛失借記卡,要求略有不同,但大多要驗證卡主個人信息。開卡人的身份證和姓名是必須提供的,其他信息大多根據卡主實際情況提供。一般來說,如果有卡號、卡主的身份證號和姓名,即使沒有密碼,也可以口頭掛失卡片。此外,部分銀行還會驗證密碼、住址、余額、辦卡時間等信息。有銀行客服表示,如果不是卡主本人掛失,代理人提供卡主以及自己的身份信息也可以掛失。
如果市民遭遇了自己的儲蓄卡被他人掛失這一情況,怎么辦呢?銀行業內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一般口頭掛失在多家銀行都有一定的時效,大多3到15天后,該卡賬號會恢復正常。此外,也可以持本人身份證到銀行柜臺解除,部分銀行也接受電話解除。